聽過代駕、代購、代吃,那您聽過代吵架嗎?近日,有媒體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發現,確實存在代吵架業務。店家說,可以提供直接亂罵和按劇本(如“罵渣男劇本”)罵,或者短信罵及電話轟炸。對此有律師認為,網上收費代人吵架罵人,屬于違法行為。(5月7日《北京青年報》)
代罵生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生不是偶然的?;ヂ摼W不是法外之地,但長期以來在監管上確實存在難點。且不說那些直接危害國家和個人經濟利益、安全利益的金融詐騙、黑客侵入等主要犯罪類型,就以這個略顯偏門的代罵生意而言,替別人開罵的人只要點一點鼠標就可以坐等生意上門,想罵人的只要坐等對方發來罵戰實況截圖就可以開心交錢。被罵了的人卻一頭霧水,不知罵從何來。
難道罵人和代罵的人不知道這樣的舉動、如此的生意可能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乃至于犯下侮辱罪么?相信多數人是知道的。歸根到底,這樣的荒唐事能夠發生,就因為互聯網的匿名性和受害者維權能力不足,使得一些違法犯罪行為極易實施、難以懲處。對于罵架生意的買方和賣方來說,都可謂是風險很小,收益很大。
好在,已經有相關部門站了出來,移動運營商開始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對涉嫌互聯網違法犯罪的各種行為加以干預。
比如,最近中國移動成立了中國移動(洛陽)信息安全運營中心,配備近600名專業人員,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騷擾電話集中監測系統,開展集中發現、集中研判、集中處置,針對“響一聲”“語音群呼”“呼死你”等騷擾電話開展集中監測,主動發現并在核實后進行號碼關?;蚣尤牒艚泻诿麊蔚忍幚?。中國聯通也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勢,建設并持續優化“鷹眼”系統,及時發現處置疑似詐騙號碼,2018年至今精準提醒疑似被騙用戶超過33萬戶。中國聯通還積極研發國際詐騙電話攔截系統并于2018年3月上線使用,至今累計攔截境外詐騙電話3.88億次。
運營商的出手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運營商掌握著海量數據,又擁有高科技手段,將兩者結合起來,通過精密、高效的數據分析,就可以像傳統刑偵工作中的模擬畫像一樣,識別出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不同特征,從而精確地定位不法行為及其實施者。另一方面,通過精確識別,運營商或者可以為相關部門的偵辦提供證據,或者可以與受害者和群眾的舉報反饋相結合,有利于大規模、高效率地對不法分子和不法行為加以控制。這種控制具有源頭干預的特征,從而可以避免不法行為發生。
執法部門也好,人民群眾也罷,在維護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方面,都不具備移動運營商這樣得天獨厚的數據資源和技術能力。維護互聯網法治秩序,有關部門和人民群眾要支持、配合、鼓勵運營商有所作為。運營商應進一步增強責任感,進一步增加相關投入、加大工作力度,為真正實現移動互聯世界的天朗氣清發揮重要作用。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